競賽辦法

一、初賽

  1. 凡完成創意企畫書繳件參加初賽之隊伍將頒發參賽證書(每人 1 張,含指導老師)
  2. 參賽證書製作以企畫書上傳截止時間 ( 114 年 6 月 19 日下午 5 時) 當下之隊伍名單為依據,於截止時間後新增之隊員將不給予參賽證書。
  *若隊伍無法確實完成初賽階段之審查,或企畫書內容過於簡略,主辦單位有權不發放參賽證書。

二、複賽

  1. 綠能創新組淨零排放組入選隊伍需配合競賽規劃之時間,完成複賽審查。
  2. 短片創作組入選隊伍需依初賽階段所規劃之簡介架構拍攝影片,於規定期限內成功上傳影片初剪版本至YouTube平台上。
  3. 提供入選複賽隊伍獎金 ( 以匯款方式發放 ) 每隊入選獎金 5,000 元。
  4. 入選複賽獎狀複賽入選名單公布當下之隊伍名單為製作依據,於公告時間後新增之隊員不發給入選獎狀。
  *若隊伍無法確實完成複賽階段之審查,主辦單位有權不發放複賽獎金及入選獎狀

三、決賽

  1. 入圍決賽隊伍需配合競賽規劃之時間繳交文件及完成作品或短片,並全程參加決賽審查。
  2. 決賽當日將提供入選決賽隊伍獎金 ( 決賽當日發放 ) 每隊入選決賽獎金 5,000 元。
  3. 凡完成決賽之隊伍將頒發入選證書 ( 每人 1 張,含指導老師 )
  4. 入選決賽獎狀決賽入選名單公布當下之隊伍名單為製作依據,於公告時間後新增之隊員將不發給入選獎狀。
  *若隊伍無法確實完成決賽階段之審查,主辦單位有權不發放決賽獎金及入選獎狀。

淨零排放組

  1. 金牌獎 1 隊:獎金 80,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2. 銀牌獎 1 隊:獎金 50,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3. 銅牌獎 1 隊:獎金 30,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4. 佳作 5 隊:獎金 15,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綠能創新組

  1. 金牌獎 1 隊:獎金 100,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2. 銀牌獎 1 隊:獎金 50,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3. 銅牌獎 1 隊:獎金 30,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4. 創意應用特別獎 3 隊:獎金 20,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5. 佳作 3 隊:獎金 15,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 創意應用特別獎為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報名參賽,獲獎隊伍限大專院校學生團隊(不含研究生)

短片創作組
  本屆短片創作競賽共分為「淨零綠生活」以及「能源轉型」2個組別

  1. 金牌獎 2 隊:每組別各 1 隊,每隊獎金 50,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2. 銀牌獎 2 隊:每組別各 1 隊,每隊獎金 30,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3. 銅牌獎 2 隊:每組別各 1 隊,每隊獎金 15,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4. 佳作 6 隊:每組別各 3 隊,每隊獎金 8,000 元及教育部獎狀乙紙
  5. 人氣獎 2 隊:每組別各 1 隊,每隊獎金 3,000 元、無教育部獎狀
*​本次短片創作組新增人氣獎,為鼓勵入選決賽隊伍積極推廣作品並提升社群影響力。
隊伍需於決賽簡報時向評審委員呈現影片作品於社群媒體上的分享數、按讚數及其他擴散效益數據。每組別各選出1隊獲獎隊伍,本獎項不包含教育部獎狀。


※ 各項獎勵名額得視參賽件數及成績酌予調整,參賽作品未達水準時,獎勵名額得以從缺。

※ 獲獎隊伍相關指導成員將由主辦單位發函建請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本權責予以行政獎勵。

※ 獲獎隊伍每位學生皆可獲得教育部獎狀,指導老師可獲得指導證書乙紙。

一、報名:114 年 3 月 1 日(六)至 4 月 21 日(一)下午5點整
 
二、競賽訓練營,大專組為週六場
  • 南區 114 年 5 月 3 日 (六) 至 5 月 4 日 (日)
  • 北區 114 年 5 月 10 日 (六) 至 5 月 11 日 (日)
  • 中區 114 年 5 月 17 日 (六) 至 5 月 18 日 (日)
三、初賽企畫書上傳截止日:114 年 6 月 19 日(四)下午 5 點整
 
四、複賽入選名單公佈日期:114 年 7 月 18 日  (五)
 
五、複賽審查時程:
  • 綠能創新組:114 年 9 月 1 日 (一) 至 9 月 10 日 (三)
  • 淨零排放組:114 年 8 月 31 日 (日)、114 年 9 月 6 日 (六)、114  年 9 月 7 日(日)
  • 短片創作組:114 年 9 月 4 日 (四) 前上傳初剪短片
 
六、決賽入選名單公佈日期:114 年 9 月 19 日 (五)
七、隊伍成員變更最終截止日期:114 年 9 月 22 日(一)
 
八、決賽作品及說明書上傳截止日期:114  年 10 月 6 日 (一) 下午5點整
 
九、決賽作品佈置(綠能創新組):114 年 10 月 25 日 (六)
 
十、評審及頒獎典禮:114 年 10 月 26 日(日) 於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辦理
 
 

下列為各階段評選注意事項,詳細時程及辦法請於「下載專區」下載查看!
 

淨零排放組的競賽作品應「零排放」為主軸,作品創作方向建議可從個人角度或產業角度發想,提出具創新性及應用性之創意設計構想或策略,以期促進社會、產業或個人達成淨零排放之目標,團隊可以達成節能減碳、使用再生能源、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循環經濟等做為提案方向。
本組作品形式不拘,建議以服務模式、策略規劃、商業模式等方式呈現
 

一、競賽訓練營

主辦單位將分區辦理競賽訓練營,每隊必須至少派 1 名參賽學生參加,訓練營為一整天,活動中將分享初賽創意企畫書撰寫技巧、能源相關競賽作品分享、複賽及決賽注意事項、動手做課程等豐富活動。
參賽者須另外於官網報名競賽訓練營活動,報名時間與活動時間將依主辦單位官網公告為準,並以email通知。

 

二、初賽

以創意企畫書為初賽作品,學生依主辦單位要求的企畫書格式,於截止日前至官網上傳企畫書即可參賽。
評審方式:由評審委員針對學生提出的創意企畫書進行評審,預定入選 30 隊。

三、複賽:

入選隊伍須配合競賽規劃之時間,主辦單位將分北、中、南 三區辦理複賽審查,入選隊伍複賽當日須備齊審查所需資料,並至主辦單位指定地點進行展示與說明,相關評審方式與流程將由主辦單位另行通知。
(複賽階段提案可保留增修空間,然建議完成度應可達實際展演說明之用。若有幸入選決賽,可於決賽前依委員建議調整。)
評審方式:由評審委員針對學生提出的創意提案及現場說明進行評審,主辦單位另行通知入選隊伍,預定入選 8 隊。

四、 決賽

入選隊伍須完成:
  1. 決賽作品說明書,於截止日前至官網上傳。
  2. 準備作品說明資料。
  3. 決賽當日至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進行展示及說明。
評審方式:由評審委員針對學生的作品說明書及現場作品說明表現進行評分。

五、頒獎典禮:預定 114 年 10 月 26 日 (日) 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進行頒獎。

下列為各階段評選注意事項,詳細時程及辦法請於「下載專區」下載查看!

 

一、競賽訓練營
主辦單位將分區辦理競賽訓練營,每隊必須至少派 1 名參賽學生參加,訓練營為一整天,活動中將分享初賽創意企劃書撰寫技巧、能源相關競賽作品分享、複賽及決賽注意事項、動手做課程等豐富活動。
參賽者須另外於官網報名競賽訓練營活動,報名時間與活動時間將依主辦單位官網公告為準,並以email通知。

 

二、初賽

以創意企畫書為初賽作品,學生依主辦單位要求的企畫書格式,於截止日前至官網上傳企畫書即可參賽。
評審方式:由評審委員針對學生提出的創意企畫書進行評審,預定入選 40 隊。

三、複賽:

入選隊伍需配合競賽規劃之時間,由審查委員至各隊作品所在地進行審查,參賽隊伍須準備實作作品進行說明,相關評審方式與流程將由主辦單位另行通知。
評審方式:由評審委員針對學生提出的創意作品及現場說明進行評審,預定入選 25 隊。

四、 決賽

入選隊伍須完成:
  1. 作品說明書,於截止日前至官網上傳。
  2. 準備實作作品
  3. 決賽當日備齊作品的說明資料、實作作品(或模型)至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進行展示並說明其設計理念與創意。
評審方式:由評審委員針對學生的作品說明書、作品或模型以及其現場簡報的表現進行評分。

五、頒獎典禮:預定 114 年 10 月 26 日(日)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進行頒獎。

下列為各階段評選注意事項,詳細時程及辦法請於「下載專區」下載查看!
 

➤本屆短片創作競賽共分為「淨零綠生活」以及「能源轉型」2個組別。
可同時報名2個組別(各組別限報名1隊)
鼓勵參賽者可以從個人行動與社會政策兩個層面出發進行創作,參賽者可參考各組情境建議及案例選擇組別報名並進行創作。
 
一、競賽訓練營
主辦單位將分區辦理競賽訓練營,每隊必須至少派 1 名參賽學生參加,訓練營為一整天,活動中將分享初賽創意企劃書撰寫技巧、能源相關競賽作品分享、複賽及決賽注意事項、動手做課程以及短片製作技巧等豐富活動。
參賽者須另外於官網報名競賽訓練營活動,報名時間與活動時間將依主辦單位官網公告為準,並以email通知。


二、 初賽
以創意企畫書為初賽作品,學生依主辦單位要求的企畫書格式,於截止日前至官網上傳企畫書即可參賽。
評審方式:由評審委員針對學生提出的創意企畫書進行評審。
  • 「淨零綠生活組」預定入選 12 隊。
  • 「能源轉型組」預定入選 12 隊。

三、複賽

入選隊伍需依初賽階段所規劃之腳本、故事大綱架構拍攝影片,於規定期限內成功上傳影片初剪版本至主辦單位指定位置 (Youtube或雲端空間)。
評審方式:由評審委員針對學生繳交之短片製作初剪版本進行評審。
  • 「淨零綠生活組」預定入選 6 隊。
  • 「能源轉型組」預定入選 6 隊。

四、 決賽
入選隊伍須完成:
  1. 決賽企畫書,於截止日前至官網上傳。
  2. 上傳完整版影片,影片完整版本須依據複賽審查委員建議修正並上傳至YouTube平台上,並進行影片點擊率計分
  3. 決賽當日至決賽現場(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進行說明。
評審方式:由評審委員針對學生的完整版影片以及其現場簡報的表現進行評分。

五、頒獎典禮:預定 114 年 10 月 26 日(日)於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進行頒獎。

適用「淨零排放組」、「綠能創新組」注意事項

  1. 參賽團隊應保證其參賽作品為原創作品、無抄襲仿冒情事,若因抄襲、研究成果不實或以其他類似方法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而涉訟者,參賽人應自行解決與他人間任何智慧財產權之糾紛,並負擔相關法律責任,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2. 競賽作品不得使用對人體有害物質或易產生氣爆、火花等等有安全疑慮之材料或器材。
  3. 參賽作品應為自行研發,不得有抄襲或由他人代勞之情事,創意作品應為尚未於市場流通之商品,如經人檢舉或告發且有具體事實者,取消參賽資格,如已獲獎,則撤銷獲得之獎項,並追回獎金及獎狀。
 
適用「短片創作組」注意事項
  1. 參賽團隊之影片內容需以原創性為主,不得運用非經授權之影片、音樂、圖片等資料,若經檢舉或經主辦單位查獲,立即取消參賽資格。
  2. 競賽得獎作品,若經證實違反侵權之相關規定或因涉訟而敗訴者,參賽人應自行解決與他人間任何智慧財產權之糾紛,並負擔相關法律責任,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並且主辦單位有權追回已頒發之獎金及獎項。
  3. 已獲得國內外獎項之作品或由其他政府部門或營利單位出資製作之影片(包括自製、委製、外製),亦不得報名參賽。
  4. 影片類型不拘,可以YouTube影片類型做發想,如開箱影片、評論影片、專題報導影片、影音部落格、MV、動畫、劇情片、情境教學影片[1]等進行創作。
  5. 影片主題不拘,需以「能源」為出發點,舉凡從介紹臺灣綠色能源(再生能源),到探討能源議題及反思,乃至能源未來的發展及應用潛能等,凡是能夠普及的推廣能源教育及知識,讓社會大眾接觸到能源議題,皆可成為主題,請依適合的情境投稿。
  6. 拍攝手法不限,以手機、平板電腦、相機、攝影機等器材所拍攝皆可,作品格式無特別限制,橫式構圖或直式構圖皆可,以avi/ wmv/ mov/ mp4等可上傳YouTube格式儲存,影片解析度為1920*1080(HD畫質1080p)(含)以上。
  7. 作品片長為3分鐘以內
  8. 上傳影片同時需提供影片主題及內容大綱介紹,字數為150字以內。
  9. 所有影片配樂需為原創作品或其他合法取得授權之影音,或選用「創用CC」(Creative commons, creative commons.org.tw)授權音樂,並依作品授權方式與標示方法下載使用。若有涉及相關法律責任,悉由參賽隊伍自行負擔法律責任,與主辦單位無關。
  10. 影片須附上中文或中英文對照字幕。
  11. 每個人可分別或同時報名「淨零綠生活」與「能源轉型」情境組別,各組別限制至多報名1隊,且投件內容不得相同。如經發現參與多隊或投件內容相同,主辦單位有權強制取消競賽資格。
  12. 參賽作品應為自行創作,不得有抄襲或由他人代勞之情事,如經人檢舉或告發且有具體事實者,取消參賽資格,如已獲獎,則撤銷獲得之獎項,並追回獎金及獎狀。
 
以下為通用注意事項
  1. 團隊如使用生成式AI作為提供輔助工具時,應適當揭露。另外,使用生成式AI應遵守資通安全、個人資料保護、著作權與相關資訊使用規定,並注意其侵害智慧財產權與人格權之可能性。
  2. 團隊使用生成式AI產出相關資訊時,須自行就其風險進行客觀且專業之最終判斷,不得取代個人自主思維、創造力及人際互動,此外,不可完全信任生成式AI產出之資訊,亦不得以未經確認之產出內容直接作成提案內容或作為決策之唯一依據。
  3. 競賽得獎作品,若經證實違反侵權之相關規定或因涉訟而敗訴者,參賽人應自行解決與他人間任何智慧財產權之糾紛,並負擔相關法律責任,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並且主辦單位有權追回已頒發之獎金及獎項。
  4. 參加競賽作品應繳之相關資料應以中文為主要書寫語言,如以其他外語撰寫或報告,請檢附翻譯本或自行準備翻譯,此外請依規定時程繳交相關文件,若延遲交件者,取消資格。
  5. 報名作品名稱於企畫書上傳截止日(6月19日)後不得更改。
  6. 參加競賽之創意企畫書封面、內文、作品說明書內文、影片及決賽簡報現場,皆不可露出學校及參賽者個人資料,露出之作品將予以扣分處分。
  7. 參加初賽之創意企畫書封面及決賽作品說明書封面,皆須維持主辦單位所提供之版面與規格,不可加入底圖、符號或圖片等具標記性圖示,露出之作品將予以扣分處分。
  8. 每人只限報名「淨零排放組」或「綠能創新組」、「短片創作組」其中一組競賽組別。如經發現同時報名兩競賽組別或有單一學生同時參與多隊,主辦單位有權強制取消競賽資格。
  9. 參賽過程中,團隊協調或決議需有隊員更換或退出、遞補等情事,可於初賽創意企畫書上傳截止時間114年6月19日(四)下午5時之前,至官網自行修改隊伍資料。初賽創意企畫書上傳截止時間後若有更換隊員或退出、遞補等情事,最晚須於114年9月22日(一)前提出書面申請(簽署切結書,請見附件七、附件八),並以電子郵件寄至競賽信箱申請,經主辦單位同意即可進行替換。
  10. 入選決賽之隊伍,請於主辦單位規定之時間內完成作品,並至官網填寫及確認自我檢核表、作品授權同意書、無侵權切結書(內容詳如附件四、五、六),上述文件決賽當天由主辦單位提供給入選隊伍確認及簽章。
  11. 複賽及決賽審查過程中,僅限參賽學生於現場進行解說及操作,非參賽學生不得於現場逗留、指導或干擾,若違反此項規定,將予以扣分處分。
  12. 競賽期間若遭遇所稱天災、疫情、事變等不可抗力之事,主辦單位有權更改賽制或變更審查方式,盡力維護參賽者權益。
  13. 基於非營利、推廣及提供學校教學使用之目的,參賽作品如獲獎,應授權主辦單位及其所指定之第三人得無償、不限時間、不限次數將本競賽之獲獎作品及企畫書,以微縮、光碟、數位化或其他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重製、散布、發行、公開展示、公開播送、公開傳輸。參賽隊伍同意不對主辦單位及其指定之第三人行使智慧財產權人格權(包括專利及著作人格權)。
  14. 參賽作品之智慧財產權歸屬參賽者擁有,其著作授權、專利申請、技術移轉及權益分配等相關事宜,應依相關法令辦理。
  15. 參賽隊伍如違反本競賽辦法之相關規定,將取消其參賽資格,如已獲獎,則撤銷獲得之獎項,並追回獎金及獎狀。
  16. 得獎隊伍獲得獎金應配合中華民國稅法繳交相關所得稅。
  17. 如有以上未盡事宜,視當時狀況共同商議之。
  18. 凡參加報名者,視為已閱讀並完全同意遵守本活動之一切規定。

[1] 情境教學影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些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起觀眾一定的態度體驗。為求能源相關知識正確性可參考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網站或能源百寶箱之影片,做為延伸或取材。
*能源教育資源總中心 https://learnenergy.tw/
*能源百寶箱 https://energy.nstm.gov.tw/m_treasure.php

綠能創新組

✎詳細競賽辦法 
114年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辦法-大專綠能創新組

 

 附件一、初賽創意企畫書
    (主辦單位規範之內容大綱)

     .PDF  .ODT

 

 附件二、決賽作品說明書
    (主辦單位規範之內容大綱)

     .PDF  .ODT

 

附件三、 評分項目與比重

     .PDF  .ODT

 
淨零排放組

✎詳細競賽辦法 
114年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辦法-大專淨零排放組

 

附件一、初賽創意企畫書

     (主辦單位規範之內容大綱)

     .PDF   .ODT

 

附件二、決賽作品說明書

      (主辦單位規範內容大綱)

     .PDF  .ODT

 

附件三、 評分項目與比重

     .PDF  .ODT  
 

短片創作組

✎詳細競賽辦法
114年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辦法-大專短片創作組

 

附件一、初賽創意企畫書

      (主辦單位規範之內容大綱)

     .PDF  .ODT

 

附件二、決賽企畫書

      (主辦單位規範內容大綱)

     .PDF  .ODT

 

附件三、 評分項目與比重

     .PDF  .ODT

 
附件四至附件六
為入選決賽隊伍於官網上傳作品說明書時一併線上填寫,無需自行下載。

➤➤由主辦單位印出,於決賽會場提供給決賽隊伍親筆簽名並繳回。
 

 附件四、 自我檢核表

     .PDF  .ODT 

 

 附件五、授權同意書

     .PDF  .ODT 

 

 附件六、無侵權切結書

     .PDF  .ODT 

附件七、附件八
隊伍成員變更使用
 


 

 附件七、隊員/指導老師退出切結書

     .PDF  .ODT 
 

 附件八、隊員/指導老師新增切結書

     .PDF  .ODT 

敬請留意各階段修改隊伍成員方式,將影響證書名單製作。

** (114/02/27) 計畫尚在審查中,詳細競賽辦法依最新公告為主。凡參與本競賽,即視同承認及接受本競賽注意事項及相關規定,本競賽保有隨時修正、暫停或終止本競賽之權利,若有未盡事宜,悉依本競賽之相關公告辦理;本競賽保留最終解釋及決定權利。**
 
臺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 瀏覽人次:42471  
最佳瀏覽狀態為 Google Chrome ‧ Firefox ‧ IE10.0 以上